丧帖制作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
发布时间:2023-06-04 10:14 浏览:次
1、丧帖的信时
信封不论是邮递或亲自送达,一律不可写“收”、因为“收”就必须要“回”。书写。姓名时、对对方的称谓不可小写成偏写、此为极不礼貌之行为。对方的邮编号码应印红框门表吉利、丧家邮编号码则应印黑框,写亲友姓名应印红框来表示礼貌。
2、封面封里
封面上的“讣”字、系表示丧家“报丧”应印黑来表示哀之意,绝不用红字表元束帖内的“闻”字,乃传达不幸消息给“姻亲戚友”,所以用红字来表示吉利。
3.纸张
讣告即代表丧事,所以纸张颜色以白色为宜,或象牙色、蓝色、浅棕色。使用白色,有其传统意涵,即正告诸亲友,象征往生者“清白而来不受红尘污染”,一生廉洁正直,光开永照人间、八十岁以上的男女,男用蓝纸、女用黄纸,分别象征“天、地”之意。
4、纸料
纸的质料不应太粗糙。精致纸质与精美印刷能让追思者感受对往生者的崇敬。
5.误用
“讣闻”即“讣告”但并非“文”避免误用。往生者绰号或别称,不能写成“谥号”,这是古代皇帝给的封号,恐贻笑大方。
6、抬头
讣闻乃是要“上达”给“姻亲戚友”这些人,故抬头应与“显考妣”平行以示尊重。
7、称谓
“孝男”是他人对往生者子女的称呼,讣闻上的自称应印“不孝男”。讣闻称谓要合乎往生者与治丧者的对应关系,家族哀伤术语也要合乎礼制。讣闻若已表列直旁系亲属,就不可加印“族繁不及备载”,以防徒增误解。
8. 年龄
往生者为1~20岁要用“仅”者为21~40岁要用“得年”:往生者为41~60岁要用“享年”者为61~80岁要用“享寿”:往生者为81~100岁要用“享嵩寿”
往生者为100岁以上用“享颐寿”
9. 遗像
于讣闻中加印遗像,用意是使亲友再度瞻仰遗容,追思其在世风范。但需注意,遗像宜印在讣闻内页,若仅是插入讣闻中,万一不慎掉落恐遭践踏,对往生者不敬。遗像之上款可署名人挽额,下书“某某先生遗像”。
10.略传
加上逝者之生平略传,能让亲友再次回忆其在世风范。以子女名义畅述时宜注明“先考(妣)事略”;若是以亲友名义记述时则注明“某某先生略传”;若是治丧委员会名义时用“某某先生行谊”。
信封不论是邮递或亲自送达,一律不可写“收”、因为“收”就必须要“回”。书写。姓名时、对对方的称谓不可小写成偏写、此为极不礼貌之行为。对方的邮编号码应印红框门表吉利、丧家邮编号码则应印黑框,写亲友姓名应印红框来表示礼貌。
2、封面封里
封面上的“讣”字、系表示丧家“报丧”应印黑来表示哀之意,绝不用红字表元束帖内的“闻”字,乃传达不幸消息给“姻亲戚友”,所以用红字来表示吉利。
3.纸张
讣告即代表丧事,所以纸张颜色以白色为宜,或象牙色、蓝色、浅棕色。使用白色,有其传统意涵,即正告诸亲友,象征往生者“清白而来不受红尘污染”,一生廉洁正直,光开永照人间、八十岁以上的男女,男用蓝纸、女用黄纸,分别象征“天、地”之意。
4、纸料
纸的质料不应太粗糙。精致纸质与精美印刷能让追思者感受对往生者的崇敬。
5.误用
“讣闻”即“讣告”但并非“文”避免误用。往生者绰号或别称,不能写成“谥号”,这是古代皇帝给的封号,恐贻笑大方。
6、抬头
讣闻乃是要“上达”给“姻亲戚友”这些人,故抬头应与“显考妣”平行以示尊重。
7、称谓
“孝男”是他人对往生者子女的称呼,讣闻上的自称应印“不孝男”。讣闻称谓要合乎往生者与治丧者的对应关系,家族哀伤术语也要合乎礼制。讣闻若已表列直旁系亲属,就不可加印“族繁不及备载”,以防徒增误解。
8. 年龄
往生者为1~20岁要用“仅”者为21~40岁要用“得年”:往生者为41~60岁要用“享年”者为61~80岁要用“享寿”:往生者为81~100岁要用“享嵩寿”
往生者为100岁以上用“享颐寿”
9. 遗像
于讣闻中加印遗像,用意是使亲友再度瞻仰遗容,追思其在世风范。但需注意,遗像宜印在讣闻内页,若仅是插入讣闻中,万一不慎掉落恐遭践踏,对往生者不敬。遗像之上款可署名人挽额,下书“某某先生遗像”。
10.略传
加上逝者之生平略传,能让亲友再次回忆其在世风范。以子女名义畅述时宜注明“先考(妣)事略”;若是以亲友名义记述时则注明“某某先生略传”;若是治丧委员会名义时用“某某先生行谊”。